首页 > 盐津政协 > 正文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8-10-07 16:00:22   来源:县政协办   作者:县政协经建委 

  为加快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巩固“百日会战”、“春季攻势”的行动成果,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战,根据县政协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和《政协盐津县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方案》,2018年7月至8月中旬,由县政协副主席陈明坤任组长、经建委主任朱平任副组长,县政协经建委、办公室、委员联络委及县委两新党工委、县强村办相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先后深入牛寨乡、庙坝镇、中和镇、滩头乡有关村(社区),采取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翻看台账等方式,对我县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盐津是一个典型的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滞后的贫困山区农业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坚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导向,采取综合措施,拓宽发展渠道,创新体制机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连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已初具规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助力2018年脱贫摘帽奠定了基础。
  (一)扶持力度加大。我县围绕脱贫攻坚持续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在利益联结、项目管理、整乡推进、少数民族、产业风险及人才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建设资金支持,截止8月中旬已拨付支持建设资金4290万元。
  (二)发展模式创新。各村积极依托部门帮扶,坚持市场主导、自愿合作,资源整合、整体联动,充分利用区域、产业和环境资源优势,积极开辟和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收的有效路径和模式。
  (三)增收渠道多元。各村积极利用本村资源、资产优势,通过采取发展村级优势产业、开办企业、出租门面、租赁场地、劳动力转移、承建小型工程项目、出让土地、发包山塘、水库,拓宽增收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
  (四)成效初步显现。2018年1—7月全县94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03.5万元,平均每村收入3.2万元,最高收入28万元。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6个,收入达5-10万元的8个,收入达2万元—5万元的49个。
  二、取得成效
  我县充分结合脱贫摘帽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出台了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长效增收的相关政策措施,充分挖掘农村潜能,借力发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各种项目实施、利益联结持续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为群众创收、脱贫摘帽奠定了基础。
  (一)产权制度改革完成。94个村(社区)均完成了股民认定,除少数股权证因全户外出没发放外(全县要求股权证发放必须户代表亲自领取),均按照“一人一股、一户一证、逐户发放股权证”的原则发放到农户手中。通过清产核资、股民认定、人人占股,各村产权制度改革初步完成,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部分资产资源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支柱产业基本成型。除个别村外,大部分村集体公司至少有2个以上支柱项目实施,村村有产业、乡乡有支柱的态势逐步显现,优势产业作用进一步发挥,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持续夯实,群众创收渠道不断丰富。如牛寨乡的猕猴桃、甜柿子、茶叶;落雁乡的乌鸡、花卉苗木、状元米;兴隆乡的蚕桑、茶叶、花卉苗木等。特色化、规模化不断夯实,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步显现。
  (三)利益联结持续巩固。按照全县“5+N”产业布局,全县第一期利益联结项目共批复38个,除落雁乡及第社区农产品交易中心外,其他项目均已动工,初步实现了所有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各村集体公司通过特色挖掘、项目包装,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持续推进贫困户利益联结多重覆盖,群众通过劳动务工、占股分红、土地流转等方式持续增加收入,利益联结得到持续巩固。
  (四)“集体公司+”全面推开。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大部分村集体公司基本上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或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合作方式更加多元化。“集体公司+”的全面推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村两委工作任务,增强了村集体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兴隆乡多村联合,成立了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负责花卉苗木的组织管理、市场开拓;滩头乡玉屏社区与盐津企和葡萄专业合作社合作,种植葡萄200余亩,现已初见成效;牛寨乡万和村、新华村与邦兴公司合作,大力发展猕猴桃和甜柿子种植的产业等发展模式。
  三、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来看,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虽然总体呈现了发展态势,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上来说,村集体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整体比较薄弱,造血功能不强,投入多,收入少,一夜暴富的心理不同程度存在,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和质量不高。
  (一)发展思路不清。通过调研座谈的情况来看,对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部分乡镇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明晰的思路、系统的政策、成熟的想法和清晰的路子,办法不多,思路不宽,在资源开发、产业带动、股份合作、服务创收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急功近利,想通过短平快的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维,一路高歌盲目上项目,还没踩着石头就过河,缺乏长远战略思维和前瞻性。部分村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概念模糊,发展思考不够,运行机制不完善,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林地、山塘和劳务输出等微小收入,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无长远之计,工作只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上。
  (二)优势项目缺乏。目前,一些乡镇在围绕产业发展定位谋划项目方面工作还不到位,缺乏产业集聚度高的龙头带动型项目和基地型项目,产业集聚区发展缺乏战略支撑点。虽然通过洽谈引进了一些民间资本的回收合作项目,但是普遍存在规模小、收购条件苛刻的现象,从全县94个村(社区)来看,基础条件较好、有发展优势项目的村不多,大多数村(社区)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优势产业,部分村(社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在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流转土地,大量种植洋芋、辣椒和莲花白,到了收获期不是产量有限就是销售渠道不畅,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少数村将已流转的部分土地用于种植黄瓜、生姜和豇豆,原本打算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补充,由于缺乏相应的农技指导和疏于管理,黄瓜还没挂果藤已枯萎,豇豆熟透了还在藤上挂着,野草长势优于农作物。
  (三)人才队伍匮乏。通过本次调研走访的情况来看,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大多由村“三委”人员进行管理与运营,即便是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也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而部分村干部文化水平有限,缺乏经营能力,没有更多的发展思路、措施和办法,过多强调客观原因,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心和动力。一些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已外出就业、务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专业管理经营人才,普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由村“三委”成员中的一个以记流水账的方式进行登记,另一个负责现金的支入和支出的所谓财务管理现象。经组织和发动种植的农产品在收获季节缺乏专业的营销策划人员,致使成熟期较短的农产品因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而滞销、贱卖或熟烂于田间地块。
  (四)措施不够完善。通过调研了解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采取金融贷款、个人借款、流转土地等不同措施进行组建,负债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不在少数,虽然县级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相关举施,但仍旧缺乏有效化解村级债务和抵御市场风险的具体政策措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及其活动处于由村民委员会代管状态,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这两个组织的职能却不同,加上这两个组织的成员并不完全重合,村民委员会无法行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或以经济法人地位成立公司或专业合作社进入市场,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无序和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
  四、对策建议
  村级集体经济的正常运行与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密不可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县村级集体经济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为实现和巩固我县脱贫摘帽战略目标,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的正常运行,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引领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是我县当前脱贫摘帽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手段。乡、村两级要理清发展思路,要明确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统筹规划、协调配合、整合资源,进一步厘清家底,理顺关系,对村集体经济的优势资源进行梳理,科学规划产业带,重点盘活各种资源,创新经营方式,开发优势产业,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增速快、后劲大的村和做出贡献的基层干部,要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鼓励,从而确保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
  (二)因地制宜,规划发展。从思路到规划,从规划到发展,都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有效地利用本地特色优势资源,合理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是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区域,选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优势项目,突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项目。二是做好规划,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条件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优势项目等都要有详细的发展规划,而且规划要切实可行。三是依托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有限资金撬动民间资本,全县各村可依托本村资源进行投融资,或者几个或多个产业一样的村联合起来,利用资源优势,引进民间资本在本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本村无钱无技术的问题,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注重培养,带动发展。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退休干部等人群中,将一批有经营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村委班子中,加快培养和储备一批懂管理、会经营的村级集体经济资产管理和经营人才,为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入动力。同时要加强对村干部、产业带头人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特别是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知识培训, 增强发展和管理集体经济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运作的常识,分析市场的方法,提高他们研判市场的能力,组织他们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典型地方进行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培养一批做账规范,善管钱财的村级经济组织财务人员,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健全制度,保障发展。要在现有出台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多管齐下、综合施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着力在培植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造血”功能等方面下功夫,尤其要制定和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金融信贷政策、项目扶持政策、产权改革政策和考核奖励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基本账户制度,规范收入票据管理、支出原始凭证管理和支出报销审批程序,建立用款额度审批制度、非生产性开支总量限制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乡村两级要建立和完善资产盘活机制、收益共享机制、债务化解机制,有效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盐津新闻网信息报送邮箱:yjxcb@vip.163.com。 盐津新闻网的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盐津县融媒体中心
电话:0870-3033506
EMAIL(投稿邮箱):yjxcb@vip.163.com
滇ICP备050068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