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了解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根据《政协盐津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和政协盐津县第九届委员会主席会议第十四次会议安排,2018年7月5日至10日,由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委牵头,县政协副主席于正萍带领县政协人资环委、县旅游局、县委党校相关人员,通过现场察看、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的方式,对庙坝水淹池花香酒谷、豆沙南丝路历史文化特色小镇、落雁万亩农业主题公园、牛寨万和村邦兴科技示范园、牛寨安家村山水花园等项目的旅游扶贫示范点建设推进情况、旅游发展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情况、旅游商品开发和本地农特产品营销情况、旅游人才培训培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下:
一、 基本情况
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理念,以旅游产业带动10个乡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出发点,全县共打造建设14个骨干景区景点,今年已成功举办第三届庙坝菜花节,公子山茶花文化节;庙坝花香酒谷、豆沙南丝路历史文化特色小镇、落雁万亩农业主题公园、牛寨安家村“农文旅兼容”示范项目等重点旅游项目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共举办乡村旅游扶贫专题培训班、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农家乐和民俗客栈经营户培训班共计463人;培育152户旅游扶贫示范户;通过景区景点建设、服务、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资源要素入股分红共带动95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
二、工作成效
(一)领导重视力度不断增强
按照“四个专项行动”促进盐津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盐津县制定了《盐津县2018年旅游扶贫行动计划》,明确全县2018年的旅游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及要求,将旅游扶贫的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各乡镇相应制定了旅游扶贫计划,明确了主抓领导和责任人员,再根据旅游重点项目分布情况把任务分解到各村,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
(二)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全县14个重点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完成了庙坝水淹池花香酒谷景区环线公路建设、乌蒙万亩茶花园公路加宽和牛寨安家村“农文旅兼容”示范项目进场公路硬化,开工建设牛寨柏杨坳至仰天窝二级路,另有5条旅游环线公路建设正在筹备推进中。完成了水淹池花香酒谷景区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建设,启动豆沙5A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22个。安装了标准、规范的旅游标识标牌。完成大数据平台第一版,正在进行二次改版升级,“盐津旅游”微信公众号、“盐津全域旅游”微博公众号有序运营。景区免费WIFI正在进行现场踏勘,智慧旅游不断完善。通过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带动678名建档立卡人口精准务工就业实现增收。
(三)景区景点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用“第一景区”的理念打造县城,用“乡村驿站”的理念打造农村,用“景观长廊”的理念打造主干线,着力提升全县旅游景区品质。目前,豆沙古镇提质改造、云药花香小镇一期工程全面完成,玫瑰庄园、彩云归酒谷景区3A级景区建设通过市级初评,落雁万亩农业主题示范园、乌蒙万亩茶花园、盐碘温泉旅游度假中心等景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庙坝水淹池花香酒谷已开园试运营,试运营期间共售出门票2661张,收入26346元,国庆黄金周将正式开门迎客。通过景区景点建设、服务已带动2390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四)旅游商品认定逐步规范
5月28日,研究出台了《盐津县旅游商品认定暂行办法》,规范了旅游商品生产认定。首期认定了金丽剪纸、王清烙画、益康食用油、罗锅铲系列、竹银华山、落雁状元米、天星小花生以及石门银针、苗岭碧芽等11种有代表性的产品为旅游商品。通过加大旅游商品生产,吸纳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综合带动3290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五)辐射带动作用初显成效
今年以来,相继举办了“盐津县‘花香酒谷’景区开园仪式(试运营)暨第三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第三届‘乌蒙茶花海’风情旅游文化节”和“首届牛寨茶马古道·印象滇川茶文化旅游节暨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论坛会”等旅游节庆活动,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辐射带动功能日趋凸显,为贫困户创造了更多增收致富的机会,共培育了25户旅游扶贫示范户,带动138名贫困人口增收。同时,充分发挥村级集体公司的作用,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入股的方式,积极盘活山林、土地、果园、水库、房屋建筑等乡村旅游资源,通过资源要素入股分红,实现利益联结增收2719人。
(六)旅游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注重创新培养方式,加大旅游人才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旅游人才的组织、管理、建设和服务水平,提高乡村旅游点的形象,增强全域旅游持续发展后劲。今年以来,分别在豆沙镇等6个乡镇分别举办了乡村旅游扶贫专题培训班、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班,共计培训旅游人才463人,为提高盐津旅游发展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
旅游扶贫专项行动,是旨在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同时,通过旅游各要素的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一切扶贫效果都建立在旅游发展的成效基础上,所以,调研组在分析存在问题时主要着力于旅游发展的核心基础。
(一)景区建设待加强。按照现有的旅游规划,全县有14个支撑景区都不同程度开展了建设,但推进速度参差不齐,距县委的要求和创建目标任务还有相当的差距,达到开园迎客条件景区较少,旅游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品牌影响力不够,旅游发展缓慢,辐射带动增收成效不明显,有的景区重点建设已开工两三年,但现在一直停工废弃,是建是拆迟迟不能决策,严重影响景区整体布局和感观效果。有的景点仅启动了前期规划和土地流转,真正实质性的投资拉动还未见成效。有的景区规划前景和本地实际相去甚远,缺乏权威专家论证和市场分析,景区规划犹如空中楼阁,遥不可及。
(二)基础设施待完善。全县旅游公路数量不足、等级不高,通达条件较差,在建旅游公路推进缓慢,景区免费WIFI覆盖不足,大数据平台建设迟缓,缺乏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等,限制了景区快速发展,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增收受限,难以形成辐射效应。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个别承建方缺乏环保意识,存在重建设而轻环保的现象。
(三)产业融合待深入。旅游资源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旅游资源利用不足,挖掘不深,与农业、生态等融合发展不够,融合方式单一,整合力度不够大,周边群众依托产业融合增收致富的途径少、种类单一,旅游促扶贫助力不够。目前主要依靠土地流转、建设务工、旅游商品的初级开发实现最低效益,景区群众要达到依靠旅游发展致富还有很大距离。
(四)群众意识待提升。部分群众还存在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陈旧的现象,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参与旅游发展热情不高,发展动力不足,安于现状,同时也存在旅游扶贫宣传工作力度不够的情况。比如我们到庙坝花香酒谷调研的时候,正遇到该项目的主管领导现场指导工作,在游客接待中心旁边就有一块地没有纳入流转范围,原因是该户老人思想不通,曾以死相胁拒绝流转,县乡村干部正在努力做通群众工作,确保整个景区的统一布局和协调完整。
四、调研组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调研组建议在下步的工作中应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盐津县2018年旅游扶贫行动计划》,将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狠抓乡村旅游发展,全力推进14个支撑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发展水平,努力实现贫困群众通过旅游市场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一)抓基础促脱贫。以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重点旅游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旅游村公路的改扩建、停车场建设、标识标牌制作等要加快进度,不要让基础设施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改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环境卫生等基础条件。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力争每个重点村至少建成一座AA级以上旅游厕所,对已建或在建的22个景区厕所加强管理,确保景区厕所便捷、舒适、干净,从而为当地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强脱贫实效实现持续增收。
(二)抓建设促脱贫。建议加快和启动具有市场前景和本地特色的景区景点建设,利用成渝经济圈、昭通一小时经济圈大交通、大产业促进盐津旅游与周边的融合。建议引入实力强、信誉佳的企业统筹开发打造全县旅游市场,逐步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的旅游品牌。目前应继续推进落雁万亩农业主题公园、乌蒙峡谷地质公园、安家村“农文旅兼容”示范项目、盐碘温泉旅游度假中心等建设,最大程度带动当地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脱贫。着力抓好豆沙古镇、水淹池花香酒谷、玫瑰庄园、彩云归酒谷、乌蒙万亩茶花园等景区景点的建设、管理、运营,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发展自助游、自驾游。充分发挥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景区与周边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支持群众参与农家乐、乡村客栈、民居旅馆、旅游农庄等实现务工就业,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应加大重点产业覆盖区公路的建设,目前这些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且具备良好的旅游体验观光价值,但由于公路无法覆盖而导致产品效益低下,从而影响产业和旅游最大程度的融合。
(三)抓产品促脱贫。目前,通过盐津旅游商品认定办法已认定了11种代表盐津特色的旅游商品,还应该加大旅游产品的开拓和培植,不断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大力发展以农村特色产业为主体的旅游产品,通过农事体验、采摘垂钓、生态观光、餐饮食宿、农产品销售等获得经济收入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各乡镇各村都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这些产品急需通过提质打造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有的也可以通过深加工升级为旅游商品,不然广大集体经济公司将面临严重的产品滞销和贫困户受损的现状。
(四)抓示范促脱贫。积极培育旅游示范乡村,优先支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旅游资源好、特色鲜明的贫困村,推进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有序推进19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1镇3村、县级16个重点村旅游示范发展,逐步培养具备当地特色的旅游扶贫示范户。发展普惠式旅游服务,注重旅游各要素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力争做到政府、投资方、当地群众、游客多方受益。
(五)抓宣传促脱贫。根据制定的宣传推介方案,充分利用旅游网站、微信、微博平台和相关媒体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提高在线营销,形成强大的大干旅游的态势,从而坚定各级干部的信心,促使广大群众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势。逐步改变靠组织节庆活动招揽游客的方式,形成规范长效的乡村旅游组织运营模式,避免节庆轰轰烈烈,节后冷冷清清的现象。推广乡村度假生活理念,把乡村旅游景点变成“单位的疗养院”“学校的实践基地”和“社区的活动中心”。充分挖掘贫困村特色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以文化宣传、风景宣传、历史宣传多措并举推动旅游产业的全方位发展,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关于全县旅游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8-10-07 15:57:47 来源:县政协办 作者: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委
盐津新闻网信息报送邮箱:yjxcb@vip.163.com。 盐津新闻网的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排行
- ·多福多寿(1)
- ·盐津县城提升改造规划解...(1)
- ·盐津县城提升改造规划解...(1)
- ·食品安全(0)
- ·盐津县公安局组织开展昭...(0)
- ·盐津:“三下乡“迎新春...(0)
- ·盐津实践《“五个创新”...(0)
- ·大田村:阳春三月好风光...(0)
- ·杨光翠:当好水田群众的“...(0)
- ·柿子中学刘成《小小书屋...(0)
- ·宣传绿色殡葬 引导文明祭扫(0)
- ·责任担当诠初心 丹心...(0)
- ·盐津县2021年招聘高中做...(0)
- ·东华大学帮扶盐津乡村振...(0)
- ·县水务局:立足本职为民...(0)
- ·盐津县第二中学一学生坠...(0)
- ·盐津县2021年中小学校长...(0)
- ·“美名盐津”微视频已完...(0)
- ·《牛寨乡志》印制出版(0)
- ·致教师的一封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