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盐津新闻 > 正文

情系农技推广 心系群众增收
2023-05-22 15:33:06   来源:盐津县农业农村     作者:王祥碧 点击量:

情系农技推广 心系群众增收

——记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林安松事迹

林安松,男,19729月出生,现任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政协盐津县届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盐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项目评审专家,兼任盐津县发展和改革局价格认定专家和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考官。自1993年参加工作伊始,该同志就把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科技转化,增加农民收入视为自己毕生追求。曾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参与完成重大项目规划编制2项、编制作物栽培技术手册1本、撰写项目建设成果报告1本。从业30年来,他始终坚守初心,一直在改善盐津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盐津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事业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用实际行动深刻地诠释着农业人“勇敢善真”的优良品格。

以农民为中心,甘做服务基层的“泥腿子”

盐津县地处山区,缺少平整的土地用于大面积耕种,在长久同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林安松同志逐渐体会到了基层农户在从事农产劳作中,眼界受困、思想受限,不懂科技种田而带来诸多艰辛。由此,便定下了每年定期下到田间地头向有需要的村干部、农产种植经营主体及农户面对面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的铁规距不仅如此,还在摸清群众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选配不同专业特长的农技人员建立起包片驻村“一对一”指导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实现服务精准化,让更多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接触并掌握到先进的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在帮助老百姓拓宽增收渠道方面,他更是通过将县内优势蔬菜品种进行提纯复壮,按照“统一农资投入、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绿色防控、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废弃菜叶处理”的标准,千方百计提高本土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蔬菜种植由“小、弱、散”向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飞跃。由于长时间穿梭在田间地头,林安松“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形象已然深入广大群众心中所以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群众的“泥腿子”干部。

以发展为目标,勇做农技推广的“排头兵”

都说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坚实的产业基础一定是建立在大规模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之上的,乡村唯有切实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才能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守旧的面貌。为此,林安松总结出了一套“科研成果+农技推广+农业生产”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亲力亲为带领团队开展各项新品种试验。在他的带领下,盐津县圆满完成了农作物良种推广、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等工作,科学的筛选出了适合本土推广种植的作物品种达30余个。同时,还依据本地地形及土壤气候特征,针对性的探索出了粮食和粮经作物间套种、玉米与花生间作栽培的不同种养模式进行推广。另外,他还组织农技人员共同完成田间土样采集研究642个,进行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肥料利用率试验28组;建设玉米、水稻、马铃薯、油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13.5万亩;并成功组建了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2个和县级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4个;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178.9万亩。通过不断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能进行推广,在提升农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种植成本,真正做到了用科学技术助推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以创新为动力,争做科研调查的“先行者”

在做好实用农业技术推广的同时,林安松同志始终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技术进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引,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成长。翻开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盐津县各地土壤、作物、病虫害和新增项目的实施情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这些数据就是我工作的导航仪”。为全力抓好粮油高产创建,林安松带领技术人员常年奔赴在各乡镇田地间,一忙起来就忘记吃饭、忘记休息的事时有发生。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盐津县相继完成了玉米、水稻、马铃薯、油菜在内的高产创建39片,并取得了玉米高产创建区平均单产564.6公斤、水稻平均单产558.2公斤、马铃薯平均单产1006.7公斤、油菜平均单产165.6公斤的喜人成绩,平均单产与常规种植区相比分别增长了12.4%11.6%24.8%16.3%。因工作扎实、成绩突出,他先后获得了省部级农业科技奖2项、地厅级6项、县级4项,并连续3年在单位年终考核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面对别人的赞赏,林安松只是淡淡说道:“真正想造福一方百姓,就得把自己融进这片泥土,滋养这一片土地。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技干部,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实实在在做着自己的事情而已。”话语朴实,却发自内心。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林安松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始终以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这正是千千万万名农技推广人员不可磨灭的赤诚之心。

盐津新闻网信息报送邮箱:yjxcb@vip.163.com。 盐津新闻网的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盐津县融媒体中心
电话:0870-3033506
EMAIL(投稿邮箱):yjxcb@vip.163.com
滇ICP备050068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