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干部学院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县委党校 刘作芳
最美不过人间四月天,有幸作为一名县人大干部,参加县人大举办的履职能力提升班外出培训学习,在一周多时间里,感受颇深,所获非浅。
我们在满洲里干部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课程内容丰富,时间张弛有度。不管是理论教育,党性锻炼(教育)还是现场教学基地(教学点)体验式、情感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都是形式新颖,学员喜闻乐见的精品课程。红色文化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新时代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层社区党建等一应俱全。
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我们先后聆听了满洲里干部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何兴涛老师讲授的《党的二十大的精神解读》,满洲里干部学院任玉颖副教授讲授的《共产国际秘密交通站在满洲里十八年》,呼伦贝尔市委党校王丽娟教授讲授的《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满洲里市委党校副教授李晓妍讲授的《历史见证忠诚——六大和六大代表们》,呼伦贝尔市委党校副教授姜永军讲授的《人大代表如何履职尽责》。
学院在安排这一系列的课题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在干部培训中的主课地位。在强化党的理论教育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引导我们学员坚持坚持及时学、跟进学、深入学,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用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性锻炼方面,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学员提升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法纪修养、作风修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先进典型示范教育与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党性分析与组织生活相结合,加强对违法违纪典型案例的剖析,推动党员干部自觉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思想灵魂,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现场体验教学色彩纷呈形式多样。学院的现场教学基地(教学点)投用的共有28个,门类齐全。在整个呼伦贝尔市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党员干部教育矩阵。在这个巨大的矩阵里,我们的课程安排在20余个教学基地(教学点),每一个点都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都能激励我们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奋发砥砺前行。
接受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
来到满洲里国门,满洲里口岸国家安全教育馆,神圣的41号界碑,黑山头口岸和国门、91号界碑,感受《国门见证中国道路历经风雨从百年中走来》的筚路蓝缕、艰辛历程,感受中俄边境风情,感受界碑的庄严而神圣,是祖国的领土和主权的象征。黑山头口岸这个内蒙古自治区参与东北亚国际流通的重要国际大通道,是呼伦贝尔市对外开放“金三角”战略格局中的一级,黑山头口岸国门的建立,进一步深化了中俄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加快中俄贸易往来、维护边疆地区稳定、促进和带动两地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深切感受在艰苦条件下始终扎根基层、争做忠诚国门卫士,服务人民的红色精神,这能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弘扬边关精神。接受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增强自身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因为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国家安全的真正实现有赖于人人参与、人人有可为。
领悟独特地域魅力 感悟守望相助深意
在北疆明珠塔上体会《风景这边独好》,登塔可以远眺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小镇风光、俯瞰满洲里全市美景,感受中俄边境城市文化的开放与交融,明珠塔充分展现了满洲里“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集公路、铁路为一体的中国最大的边境陆路口岸的独特地域魅力。
在守望相助主题展厅感受《守望相助新时代》的时代意义,在这里回顾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内蒙古考察指导的全过程,也展示了内蒙古各族儿女牢记嘱托团结奋斗的坚定信念和干事创业的丰硕成果。让我们对“守望相助新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守望相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问题和各级各类重要讲话中提到“守望相助”,通过现场教学活动,让学员更加坚定了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守望相助”理念,深入领会了“守望相助”理念在内蒙古如何落地扎根。
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让美丽生态铸就美好生活
在呼伦湖畔和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展厅认识和牢记守住生态之基,呵护呼伦碧水,守护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的重大使命。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素有“草原之肾”之称。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丰富,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和典型草原等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自然教育宣教展厅,作为深入推进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控系统及数字平台建设项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导向,以呼伦湖保护区保护与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为依托,以构建更具和谐自然的环境风貌和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展现了呼伦湖管理局工作成果。在这里,广大干部群众可以接受自然科学教育、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绿色发展理念。如今的呼伦湖水量增多,水质改善,生物资源更加丰富,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宣教展厅通过展示珍贵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呼伦湖流域保护与治理的成效,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让人人都能投身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中来。
蕴含历史纵深感的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
博物馆(陈列馆)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与见证,是城市文化名片。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我们先后来到在满洲里中共六大展览馆,重温六大历史 践行初心使命,走进满洲里市博物馆、满洲里沙俄监狱陈列馆、扎赛诺尔博物馆、扎诺尔蒸汽机车博物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探寻这片大地独有的地理特性、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些博物馆,是一座座向往知识者的温馨家园,一座座陶冶人文素养和民族豪情的殿堂。走进博物馆就走进了历史,在纵横捭阖,风云际会间与古人对话。五千年苍茫岁月,穿越蛮荒,始于炎黄,分分合合,代代相传。中华文明在东方的黄土地上,平沙万里马蹄飞扬,驰骋千古鸣鞭纵横。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诸多的展厅,展现了人民勤劳朴实、憧憬美好、重礼仪、尚进取、淳厚质朴的生活信念和崇文务本的民风。浓缩了人类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走进历史文物,回归精神家园,我们不但会为古人们所留下的珍贵文物而惊叹,更会惊叹古人们在各个领域的智慧和成果。
收藏旧时光,又展示新时代、还原大历史,也讲述小故事。在这里可以与历史交流,丰富自己的文化,漫步溯源,思考未来。感受历史与文化的力量。让实物见证,与历史对话,传承中华文明,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流碰撞、文化和传承交相辉映,让历史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蒙古包里的党员干部教学体验基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如何落地见效,这考验着基层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和能力。
我们赶往内蒙古草原深处,这里是陈巴尔虎旗金骄蒙源党员干部教学体验基地——金骄蒙源传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呼伦贝尔最大的一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蒙古包生产企业。公司负责人布仁巴雅是呼伦贝尔传统蒙古包传承人,数十年来,公司承担着呼伦贝尔地区那达慕传统蒙古包、国家领导人接待专用传统蒙古包、各旅游景区传统蒙古包的制作。公司始终坚持继承传统、保留正宗、多元发展、引领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里是一个打造人才理想信念的地处内蒙古草原深处的教育教学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和国情区情教育,强化政治吸纳、政治引领,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建成以来举办党性教育培训150余期,举办民族服饰设计制作、皮雕手工艺制作、传统乳制品制作等牧区实用技术培训二三十期,培训技能人才500余人,培养了一批巴尔虎民族手工艺工匠人才。
这里提供有观看“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优秀红色电影展映和党的光辉历史图片展,体验传统蒙古包制作过程,并聆听金骄蒙源传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布仁巴雅尔讲述关于带领职工艰苦奋斗,使昔日的废矿荒山变成如今的绿水青山的真实感人故事。活动中,学员们在布仁巴雅尔书记的引领下,认真聆听、仔细观看、用心体会,详细了解该基地负责人在推动党性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恢复保护草原生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动人故事,在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历史中深受启迪、倍受鼓舞。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爱国爱党的热情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增强党性修养和行动自觉,激发正能量,真正做到在研学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亚洲第一湿地”——额尔古纳湿地
额尔古纳这个地名在五六年前才引起我更多的关注,那是因为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中的一部著作的名字,那就是著名女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次有机会踏上这片神圣神奇的土地,在和大伙儿赶往满洲里、额尔古纳市的路上,我通过蓝牙耳机听完了这部“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描述中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亚洲第一湿地——额尔古纳湿地。实地见证体验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充分认识到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性。
额尔古纳市素有“呼伦贝尔缩影”的美誉,209万公顷原始森林、27万公顷天然草场、“亚洲第一湿地”,以及81条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构成了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借助大自然丰厚的赠予和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额尔古纳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生态环境的“常青树”变成了人民群众的“摇钱树”。额尔古纳湿地是目前亚洲面积最大、风光旖旎、水质优良、物种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木本湿地系统,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额尔古纳湿地景区坐落于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西郊,在这里,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壮美景观与凝结着人类劳动智慧的耕地互相映衬,时卷时舒的云团将阴影投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也投在小城高高矮矮的楼房间。“这里一面是山河辽阔,一面是人间烟火”,额尔古纳湿地景区依托额尔古纳湿地保护区而建,包括湿地、草原、河流等多种资源类型,涵盖了额尔古纳除原始森林外几乎所有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濒危物种鸿雁和丹顶鹤最重要的繁殖地之一。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鸟类保护的重要区域,常年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来。
幸福的红色家园——海拉尔区健康街道松山社区
前年6月28日,在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健康街道松山社区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里是幸福的红色家园。走进松山社区“红色驿站”,书籍、报纸、邮品、票证等万余件见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各个时期的红色藏品,让人肃然起敬。
荣誉的背后是党建和民心的紧密相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多年来,松山社区党委大力实施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搭建城市基层党建互联互通互动平台,扎实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把社区建设成为治理有效、邻里和谐、幸福美满的“红色家园”。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松山社区党委建立“1+7+X”基层党组织架构,在一级网格设立党委,根据党员分布情况,划分7个网格党支部,按楼栋、商业街区、项目工地等设立党小组,把党的组织体系向下延伸到每个驻区单位、小区院落、建筑工地,由支委委员担任网格长,党员居民骨干担任专职红色网格员,普通党员担任兼职红色网格员,网格内每2名红色网格员联系一个楼栋,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勿以善小而不为”。松山社区多渠道收集民生问题,经过筛选、初审等程序,提交街道“民生微实事”领导小组,确保项目的普惠性和公益性。鼓励群众走进来“提问题”,党员和群众代表问诊“开单子”,网格支委会商讨“定方案”,专职网格员结合问题“领任务”,红色网格员根据任务“跑回访”,形成党员群众一起参与、共同解决问题的闭环工作机制。
“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社区党委采用“五小服务法”,排查“小隐患”、调处“小纠纷”、提供“小服务”、解决“小困难”、净化“小环境”,让社区居民在“小服务”中体会“大温暖”。社区285名党员在年初亮明“1个承诺”,践诺效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两类清单”工作法密切党群关系,规范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两委”干部的言行举止。推行“错时约办”制度,使社区干部工作时间与居民作息时间有机衔接,满足群众办事需求。这项制度执行以来,累计为居民办实事900余件。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内,涵盖社保、民政、退役军人服务等功能齐全的办事窗口,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不让群众跑“冤枉路”。中心内还设有多功能篮球馆、棋牌室、国球苑、图书室等,免费为居民提供休闲健身和学习场地,心理咨询室、民意会客厅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受理民情民意。现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已经成了社区居民的“打卡地”。
鄂温克自治旗,让党群服务“中心”到群众“心中”
鄂温克族自治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暨鄂温克自治旗党群服务中心中心,是让党群服务“中心”到群众“心中”的代表,中心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突出“政治引领、为民服务、基层治理”三大功能,推动党群服务“用心、贴心、连心”模式,让党群服务“中心”到群众“心中”。
一是党群功能更“用心”,突出政治引领功能。优化设置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教育综合活动室、党组织活动室、智慧党建调度室等,为各级党组织特别是无固定活动场地的党支部、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和教育引导。同时,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书画比赛、歌咏比赛、技能培训、走访慰问、党员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有效增强了党群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大限度调动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唱响时代主旋律。
二是办事服务更“贴心”,增强为民服务效能。中心健全完善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全程代理、首接责任等各项制度。为民办事大厅按功能设置四个服务区,所有事项被分类归并,同时对大厅的智能化软硬件进行了升级更换,扩充“好差评”评价、排队叫号系统等,优化大厅办事专区和休息区布局,使功能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等候区和休息区实现动静分隔。结合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推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就近办、一次办。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大力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问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基层治理更“连心”,提升基层治理功能。该旗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打造近5800平方米的旗级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形成“1+10+67+N”的四级党群服务中心集群,结合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开展“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工作,优化党组织设置,有效发挥党组织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作用,细化网格功能,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嘎查社区共划分网格400个。充分发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走深走实,让群众心中深切感受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温度。
真诚感谢组织、感谢县人大、感谢单位各位同仁、感谢一同学习、共同提升的县人大干部。将在本质和人大工作中,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学思想, 强党性,重实践,力争建新功。
刘作芳,云南盐津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评论家协会会员,昭通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人才入库专家”、“鲲鹏计划”人选、优秀共产党员,盐津县首届“名家”,县委联系专家“刘作芳名家工作室”领衔人,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正高级讲师,副校长。公开出版有散文集《守望乡土》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专著《从实求知录》,主编出版乡土文化读本《记忆牛寨》、乡镇志《牛寨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