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党校初心,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重要讲话精神
“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回顾总结了中央党校90年历史成就和光辉业绩,围绕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作了全面深刻阐述,是指引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一、坚守党校初心,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1.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教育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90年来,中央党校为培养党的干部、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党校和地方各级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党校姓党”这个立校办学之本,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在推动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历史,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始终不变。
2.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
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在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精准定位,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坚持党性原则,自觉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对新时代党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党校事业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各级党校要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尽好职责、发挥优势。要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
3.党校初心是党校不断奋斗的根本动力
各级党校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党校初心,传承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二、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
“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
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方面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就必须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这方面,党校责无旁贷。
1.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党校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重点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2.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
党校是领导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各级党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同时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胜任领导工作。
3.干部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是现实需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各级党校坚守党校初心,坚持为党育才,努力使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就一定能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
三、努力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这对各级党校坚守这个初心、努力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生力军提出明确要求。
1.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科研工作
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在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为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这也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2.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结合”深化理论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因此党校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工作,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化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3.要守护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必须掌握在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要坚持党校姓党,坚持党性原则,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宣传党的主张,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
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要引导党校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让学员一进党校就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坚持高标准办学。要坚持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全党办党校。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务。党校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记“国之大者”、坚守党校初心,在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上积极作为,在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上尽职尽责,努力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生力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作芳,男,汉族,生于1967年1月,云南省盐津县人。供职于云南盐津县委党校(盐津县行政学校),正高级讲师。公开出版有散文集《守望乡土》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专著《从实求知录》。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昭通市委“鲲鹏计划”人选,昭通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人才入库专家。盐津县首届“名家”。研究方向:社会学,文艺学,政治学。
通联: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委党校。
邮政编码:657500。
电话:1363885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