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盐津新闻 > 正文

县人大机关挂钩帮扶黎山村产业发展记
2023-02-23 11:14:20   来源:县肉牛产业发展专项组办公室   作者:龙滨 点击量:

挂钩帮扶出实招  群众增收见成效

——县人大机关挂钩帮扶盐井镇黎山村产业发展记

  盐井镇黎山村位于盐井镇西南方,全村国土面积14.59平方公里,距离盐井镇政府1.3公里,距黄桷槽新区6.3公里,全村辖3个片区27个村民小组。在这个“地无三尺平”的小山村常年居住有650户2830人,人均耕地不到一亩。这里虽有城乡结合部的地域优势,但由于耕地稀少,土地贫瘠,海拔高差较大,大多数农户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为主,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劳动投入成本高,经济效益不好,多数群众靠卖苦力、外出打零工增加家庭收入,老人、孩子得不到照顾,家庭矛盾突出、夫妻感情下降,一度时期离婚率较高,家庭生活陷入两难局面。

  家住黎山村麻窝社的朱申才就是其中典型的一户,祖祖辈辈仅靠种地为生,朱申才从小就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家庭,为了生计,朱申才在初中毕业后就只好选择外出务工添补家里开支。10年前外出务工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苏明飞,两人感情发展较好,很快就结了婚,有了女儿,一家人生活也有了盼头。但好景不长,朱申才的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剩下年幼的女儿和年老多病的母亲需要照顾,为了照顾家庭,朱申才夫妇不在适合外出打工,只好在家种地和就近打零工,日子又过得紧张起来。妻子苏明飞见无经济来源,家庭困难,在女儿还没满一岁时就离家出走了,剩下朱申才一个人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因为家庭的牵绊,也不能外出务工,就在水田新区打零工。因家里实在困难,夫妻感情也淡了,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朱申才也因此变得绝望,失去了生活信心。村委会经过评议将其纳入“三类对象”予以重点帮扶。

  

  县人大严巨奎主任带队研究黎山村产业发展

  2020年,盐津县人大机关挂钩帮扶黎山村以来,高度重视黎山村的产业发展,在严巨奎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要解决朱申才这样的家庭困难,唯有从产业帮扶上下功夫。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对所挂包帮扶的对象一家一户的摸排,分析家庭劳动力结构,产业发展条件,与村两委一同研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乌鸡、肉牛、竹笋、蔬菜为重点产业,制定了黎山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撑农户三年增收行动,组织挂包干部、村组干部及部分农户到牛寨等地参观学习乌鸡、肉牛养殖。

  

  召开群众会,动员发展产业

  结合全县乌鸡、肉牛、竹笋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挂包帮扶干部彭正芬同志对收入困难的朱申才一家也有了办法。她觉得肉牛养殖正适合这样的家庭,可以动员朱申才种草,同时利用地理的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秸秆解决养牛的饲草饲料问题,只要平时能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让他母亲帮忙照顾养殖,朱申才还可以就近务工,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增加收入。于是在村委召开动员会议之后就马上入户动员朱申才发展肉牛养殖,但当她把县里的肉牛产业发展政策一一向朱申才讲述之后,朱申才并没有一点心动的想法,之后又反复多次入户向朱申才及其母亲作思想工作。尽管有县委县政府出台的贷款贴息、见犊补母、保险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保障支撑,还是打消不了朱申才心中怕贷款、怕风险的畏难思想,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发展。当然,像朱申才这样有担心和顾虑的农户在黎山村不在少数。

  但彭正芬同志并没有因此放弃做思想工作,她认为群众对一项陌生的事物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的。于是她又联系了县肉牛产业办,咨询其他地方养殖成功的案例,决定带他们出去看看,眼见为实,增强他们的发展信心。通过县肉牛产业办的帮助,多次带领黎山村有条件的农户到牛寨乡牛塘村、龙茶村等地参观学习,通过与龙茶村的养牛户交流学习,看到别人养牛也能住上“小别墅”、开上小轿车,而且只要利用好饲草资源,饲养成本低,市场价格稳定、不愁销售,一头牛一年下来也能赚到8000元左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彭正芬同志的耐心帮助下,朱申才终于有了发展肉牛养殖的念头。随即她又帮助朱申才协调办理了“养牛贷”解决养殖资金的问题,请县、乡两级肉牛产业技术人员帮助指导圈舍改造,带领他们到普洱、落雁等乡镇挑选种牛,指导饲养管理等。现在,朱申才家已经养殖了9头肉牛,其中7头能繁母牛,2头育肥牛。预计到2023年底,朱申才一家可通过肉牛产业增收4.5万元,妻子苏明飞也回到了家中帮助母亲一起养牛,朱申才也可以安心在附近务工,一家人其乐融融,虽然辛苦但也幸福。

  

  县人大机关组织黎山村群众到牛寨参观学习肉牛养殖

  

  朱申才户肉牛养殖圈舍改造

  

  黎山村麻窝社挂包干部带领群众到普洱镇挑选种牛

  

  邀请县肉牛办指导朱申才肉牛养殖饲养管理

  当然,像彭正芬这样的帮扶干部,在人大机关比比皆是,大家都主动发挥自己所能,全心全意为挂包对象增收致富想办法、谋出路。通过县人大机关的挂包帮扶,麻窝社、沙地社、龙头社等群众发展肉牛养殖的积极性高涨,2年来新增肉牛养殖户49户,肉牛存栏282头(其中母牛197头),出栏肉牛44头,养牛户户均增收1.6万元。同时乌鸡产业、竹产业、蔬菜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盐津新闻网信息报送邮箱:yjxcb@vip.163.com。 盐津新闻网的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盐津县融媒体中心
电话:0870-3033506
EMAIL(投稿邮箱):yjxcb@vip.163.com
滇ICP备050068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