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盐津新闻 > 正文

滩头乡:“五个坚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2022-11-10 10:06:04   来源:县委统战部   作者: 点击量:

         近年来,滩头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族干部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难处着力,推动全面发展增动力,做实贴心服务聚民心,全面融洽感情促团结,凝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最大“公约数”,画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最大“同心圆”。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始终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一是坚持正确导向。立足实际,在村级换届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强,肯办事、能办事的年轻少数民族选拔充实到基层组织,共充实村“两委”班子7名、片支部书记3名、村民小组长10名;同时进一步优化少数民族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参政议政水平。二是坚持政治引领。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云岭先锋APP、大喇叭、党员活动室等平台,在“三会一课”、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党员教育工作中融入民族团结内容,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对各民族党员的党性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时,通过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党支部,用典型示范引路,让基层党员牢牢把握民族团结的主线,在行动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在群众中做好言行示范。

  坚持舆论导向。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民族团结政策、知识宣传。在乡村公路主干路沿线、宗教活动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制作民族团结标语标牌50余条,印发民族团结宣传单3000余份,并通过大喇叭、小组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利用生基村福音堂、核桃基督教堂、铜鼓寺等宗教场所,在宗教政策宣传活动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引导各族群众争当民族团结模范,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坚持教育优先。坚持将“教育兴乡”目标融入到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中,把各民族素质提升作为促进民族发展的根本性措施来推进。一是普及文明知识。整合各级挂钩帮扶力量,在结对帮扶中宣传好各项惠民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强化“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培养各民族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风气。同时以普及科技知识为重点,开展各类劳动技能培训和民族传统织布、刺绣等技术培训,提升各族群众素质技能。二是注重义务教育。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倾斜,高标准建设村完小学7所,完成“班改幼”工作,全面保障边远民族地区231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就近就优入学。同时,各学校将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让青少年、儿童从小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坚持民生为重。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提升各族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中之重,放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一是改善基础设施。近年来,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实施道路建设和硬化60条195公里,新安装路灯600余盏,新建活动场所15个,配备健身器材12套,实施管饮工程108件、修建水窖315口,弱电台区改造24个,新建通讯机站5个、卫生室1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367户1544人,农村危房改造1165户,各族群众的水电路房网等基础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二是强化兜底保障。认真落实临时救助、低保等各类民政保障政策,全乡低保、特供等政策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让党的温暖惠及各族群众。三是培植发展后劲。按照“人人有就业、家家有产业”的目标,动员群众种植竹笋、养殖肉牛、乌骨鸡,发展特色产业高山茶、花椒、小花生、红薯粉等,截至2022年底,乌鸡存栏6.6万羽、肉牛存栏3988头、笋用竹1.4万亩、生态茶园4000亩,全乡产业发展一片欣欣向荣。同时积极开辟各类公益、公服岗位,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劳动力就业率达87%。

  坚持尊风重俗。始终坚持突出民族特点,尊重民族风俗,做好和谐稳定服务。一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乡党委政府以境内苗族同胞“花山节”为载体,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辖区各族群众共度欢乐节日、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友谊。二是尊重民族宗教信仰。推进境内基督、佛教等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加强对牧师、住持等宗教人士引导,对正常的宗教活动予以支持,对打着宗教活动的旗号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行为坚决打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三是化解民族矛盾纠纷。健全完善乡、村、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落实“4+2” 网格化管理,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盐津新闻网信息报送邮箱:yjxcb@vip.163.com。 盐津新闻网的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盐津县融媒体中心
电话:0870-3033506
EMAIL(投稿邮箱):yjxcb@vip.163.com
滇ICP备05006878号